党务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办法(试行)

日期:2010/09/08 20:00浏览次数:1

       为适应学校改革、发展和稳定的需要,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、工作责任心强、业务水平精的党务管理干部队伍,为全面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提供组织保证,参照中组部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》等有关文件精神,结合我校实际,制定本办法。
       一、基本原则
       选拔任用党务干部,必须坚持下列原则:
       ㈠政治坚定、德才兼备;
       ㈡群众公认、注重实绩;
       ㈢公开、平等、择优;
       ㈣民主集中制;
       ㈤依法规办事。
       二、任职条件和资格
       ㈠任职条件
       1、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       2、政治思想、道德品质好;积极工作,勇于开拓,成绩突出;作风民主,顾全大局;遵纪守法,具有奉献精神。
       3、具备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业务素质,有胜任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;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,能够独立地承担或开展工作,较好地完成职责范围内的调查研究、制定工作计划、组织工作开展、总结工作经验等任务;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团结互助精神,能与本部门行政管理者协商共事,共同做好工作。
       4、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,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和经验。
       5、各院、系、部或教研室的党员行政负责人,可兼任党务干部职务。
       ㈡任职资格
       1、党支部书记应该具有1年以上的党龄。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、副书记的,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;担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、副书记的,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。
       2、担任党总支书记的,一般应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,且有3年以上的党龄。
       3、身体健康。
       三、选拔任用程序
       ㈠组织推荐。按照任职条件、资格和所需职数,由上级或本级党组织提出推荐意见。如进行换届选举,则由上届党组织提出推荐人选。
       ㈡组织考察。拟任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的党务干部人选,由推荐单位将推荐意见报党委组织部,经组织部进行考察,形成考察意见,填写《干部任免审批表》。拟任各院、系、部党总支下属党支部的党务干部人选,由推荐单位将推荐意见报党总支,经党总支考察合格后,填写《干部任免审批表》。
       ㈢讨论决定。
       1、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书记候选人的考察意见及《干部任免审批表》,由党委组织部审查后报党委会议研究审批。
       2、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副书记、党总支下属党支部书记、副书记候选人的审查意见,由各总支报党委组织部,组织部报分管组织工作的党委书记(或副书记)审批。
       ㈣ 组织批复。由组织部根据党委研究的决定和分管领导审批的意见,对候选人的任职资格进行批复。
       ㈤选举任命。党务干部的任命,要按照《党支部选举工作细则》的要求,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,并将选举结果报组织部备案后,由上一级党组织任命。
       四、任期
       ㈠党支部书记一般任期为2年。
       ㈡党总支书记一般任期为3年。
       ㈢任期届满经考核胜任的党务干部,且因工作需要,可以连任。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,可以调动或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。
       五、管理
       ㈠管理。党务干部由上一级党组织进行管理,同级党组织其他成员进行监督。学校和院、系、部党组织都要按照党章规定,对党务干部严格要求、严格管理、严格监督,坚持定期培训,把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,不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。
对兼职担任党务工作的教师要计算一定的工作量。
各级党组织要关心党务干部,力所能及地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,为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扫清障碍创造良好的条件。
       ㈡考核。各级党组织每学期要对本组织所管理的党务干部进行认真考核。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,也可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参考。对任期内不能履行岗位职责,不胜任本职工作的,要及时进行调整。
       六、本办法所称的党务干部,特指学校各党总支、党支部的书记、副书记。
       七、本办法由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,自下发之日起执行。